“无人能复制“苏超”的独门秘籍”
发布时间:2025-09-20


苏超模式独特,无法复制推广

洛水钟鸣

江苏前面还

(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)

近期足球界风云变幻:大巴黎夺冠,游戏王有望明年捧金球奖;滕圣即将执掌药厂,圆神和加纳乔有望重逢;忠诚的阿诺德免签皇马,小罗哥却选择离开……这些新闻在足球圈都是重磅,但在某些新闻面前,它们只能算是小打小闹。

其中,最为引人注目的新闻莫过于“楚汉争霸”在最后时刻实现绝平,双方暂时划定“楚河汉界”;梅友虽未出机场的恶气,但比同为“太湖三傻”的吊州多2分;南哥三战全胜,自称真南哥,徽京官方则直接喊出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……江苏人民终于找到了除高考外的第二个共同话题,其他省的人民也看到了久违的热闹。

自从村超之后,中国足坛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。于是,许多人激动地表示:“看看人家苏超,虽然由官方主导,但扎根民间;看起来职业,却是草根上阵;虽然商业化浓,但比赛很纯粹,没有利益操纵。足球,就应该这么玩!”

这种模式如此优秀,为何不赶紧复制、推广?难道不会抄作业吗?说不定十八强赛最后两场还能赶得上!

话说得轻松,但苏超的问题在于,它无法推广。

首先,江苏的经济实力大家心里应该有数。这种由官方主导的大型联赛,从场地硬件到赛事运作再到一系列后勤保障,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,是不可能玩得转的。

你看,人家为啥门票卖得那么便宜?甚至为啥还能配上同样便宜的套餐?这都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
而且,这不仅仅是省里有经济实力就能办,得每个市都有实力才行。你猜江苏十三太保为什么散装?还不就是因为人家个个都有实力吗。

每个市都有实力建场馆、玩球队、给球迷提供周边支持,这比赛才能办得热闹。如果只有一两家鹤立鸡群,那就不行了。放眼全国范围内,能符合这种条件的,大概也就只有江苏——他的所有地级市,全部位列全国GDP百强市,这可是天底下独一份。

其次,江苏的人口规模大家心里也该有数。你想搞足球,那得有人看球。只有人口基数大了,流动性高了,才有足够的观众。

有人可能会说,那不对吧,要论人口,江苏前面还有好几个省呢。但这里的问题又是刚才那个:江苏的人口平均。

在江苏十三太保里,有十一个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百万,这就能保证每一场“恩怨局”,双方都有足够的人能到场。再加上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,几乎每两个城市之间都是两个小时可达,球迷可以当天往返,这种“群众基础”,别的省也很难比。

第三,江苏的话题度大家心里更该有数。散装大省别的没有,有的是恩怨情仇。

看看人家,几乎每场比赛都是德比:南哥德比、机场德比、太湖德比、楚汉德比、淮扬菜德比……在十三太保里混的,谁还没十二个“死敌”呢?

像这种场场有梗、甚至官方直接下场玩梗的比赛,别说中超不能比,就是英超他也比不了。再加上各市底下“跳反”的“二五仔”们跟着起哄,每一场比赛下来,都在向世人呈现一个真实的、早已原子化了的江苏。像他们这种“足球+城市IP+地域文化+流行热梗”的模式,你还想抄作业?人家那根本不是作业,那是祖上好几辈作出来的业好吧。

总之一句话,苏超之所以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,最关键的还不在于它的“烟火气”或者“梗文化”,而在于江苏这个省的特点:均衡。

经济上均衡,人口上均衡,文化底蕴上也均衡。唯有均衡,才能谁也不服谁,谁也不怵谁,谁也不让着谁。

当然,也正因为均衡,所以人家心态也好,赢了固然高兴,输了也不至于到处开喷。你没见,就连输得只剩下丨的吊州,照样乐呵呵地一场球卖了四吨多啤酒吗?

从这个角度说,苏超这份拉动内需的作业,似乎还可以抄一抄,文化输出的本事,也还能勉强学一学,甚至成固欣然败亦喜的心态,总还是可以借鉴的。唯独足球不行。

毕竟人家玩的就不是足球。